GfG传感器技术如何在热带环境下实现可靠氧气检测?
1. 引言
在工业安全领域,特别是受限空间或紧急情况下,可靠地测量氧气浓度并预警异常状况至关重要。作业和救援人员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窒息,这通常是由于氧气被置换、燃烧、氧化或其他化学过程消耗所致。
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基于可消耗铅阳极的电化学传感器已成为大多数应用的事实标准。这是一种经过验证的方法,在大多数环境中基于原电池原理可靠工作,但它也存在局限性。
2. 传统铅基氧传感器面临的挑战
2.1 挑战一: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与固体电解质传感器不同,铅基传感器中的水性电解质会根据环境温湿度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或向空气中流失水分。
湿度过低:会降低响应时间或灵敏度等重要操作参数。
湿度过高:一旦传感器内部整个自由空间被水填满,将导致传感器故障。
寿命预测示意图分析:
手册中的示意图显示了温度、相对湿度与铅基传感器预期寿命之间的相关性。
在环境相对湿度达到约 70% 以下时,环境温度是决定传感器寿命的关键因素。
超过此湿度点,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将不成比例地依赖于空气湿度。
2.2 挑战二:满足排气要求
传统 GfG 铅基传感器采用单一气体通道设计,位于传感电极正上方。这种设计在实践中面临挑战:当传感器经历温度或压力瞬变时,内部电池体积与外部环境之间会产生压力差,导致:
不期望的输出"毛刺"。
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解质泄漏。
GfG 解决方案:
GfG 在其铅基解决方案的传感器外壳底部增加了第二个排气口。通过采用一种新型的银含量达 85% 的导电粘合剂,实现了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改进。该粘合剂既能提供良好的导电性和粘合性,又不会对传感器产生热应力。
2.3 挑战三:应对体积膨胀问题
所有铅基传感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阳极材料(铅)在氧化过程中体积会增加(氧化铅密度更低、体积更大)。这可能导致传感器内部压力升高,扰乱其功能,甚至因外壳损坏而导致电解质泄漏。
GfG 解决方案:
针对最严苛的环境,GfG 推出了新型无铅智能传感器系列。它们不仅能在更宽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提供更长的使用寿命,也符合最新的无铅产品和有害物质限制法规要求。
3. GfG 新一代智能氧传感器系列
GfG 提供领先的智能氧传感器,适用于从受控/温带环境到最严苛环境的各类便携式气体检测设备。
3.1 标准氧传感器
型号 MK464-8 (电化学,2 年寿命,带排气孔)
测量范围:0 至 25 vol.%
分辨率/容差带:0.1 vol.% / ±0.3 vol.%
响应时间 (t90):< 10 秒 (典型值 < 5 秒)
压力影响 (80-120 kPa):最大 ±0.3 vol.% 或读数的 ±3.0% (参考 100 kPa)
湿度影响 (5-95% r.h.):最大 ±0.5 vol.% 或读数的 ±3.0% (参考 50% r.h.)
温度影响 (-30 至 +50 °C):最大 ±0.5 vol.% 或读数的 ±3.0% (参考 20 °C)
预期操作寿命:> 2 年 (空气中)
型号 MK465-8 (电化学,3 年寿命,带排气孔)
测量范围:0 至 25 vol.%
分辨率/容差带:0.1 vol.% / ±0.3 vol.%
响应时间 (t90):< 10 秒 (典型值 < 5 秒)
压力影响 (80-120 kPa):最大 ±0.3 vol.% 或读数的 ±3.0% (参考 100 kPa)
湿度影响 (5-95% r.h.):最大 ±0.5 vol.% 或读数的 ±3.0% (参考 50% r.h.)
温度影响 (-30 至 +50 °C):最大 ±0.5 vol.% 或读数的 ±3.0% (参考 20 °C)
预期操作寿命:> 3 年 (空气中)
3.2 无铅氧传感器
型号 MK466-8 (电化学,5 年寿命,无铅,带排气孔)
测量范围:0 至 25 vol.%
分辨率/容差带:0.1 vol.% / ±0.3 vol.%
响应时间 (t90):< 10 秒 (典型值 < 5 秒)
压力影响 (80-120 kPa):最大 ±0.3 vol.% 或读数的 ±3.0% (参考 100 kPa)
湿度影响 (15-90% r.h.):最大 ±0.5 vol.% 或读数的 ±3.0% (参考 50% r.h.)
(短期):0 至 99% r.h.
温度影响 (-40 至 +60 °C):最大 ±0.5 vol.% 或读数的 ±3.0% (参考 20 °C)
预期操作寿命:> 5 年 (空气中)
4. 结论
GfG 通过其新一代智能氧传感器,有效解决了在高温高湿热带条件下可靠检测氧气的挑战。通过改进排气设计和使用新型材料,提升了铅基传感器的稳定性。同时,推出的无铅传感器系列进一步扩展了工作温湿度范围,显著延长了使用寿命,并满足环保法规要求,为各种严苛工业环境提供了更可靠、更耐久的氧气检测解决方案。
